软件学院三年(2010-2013)发展规划

时间:2011-06-07  点击数:

软件学2010-2013年发展规划

软件学院作为新兴的两年制、职业类、专科层次的IT软件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走过了五年的发展里程。在这五年的岁月里,软件学院领导班子依据“以规模创效益,以效益促建设”的工作思路,带领全体教师艰苦创业,利用三年时间,将软件学院建设成为我校规模最大、效益明显的院系之一,在全省八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中综合办学实力名列前茅,实现了从无到有,跨越式发展的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软件学院面对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软件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是新班子面对的主要问题。为此,需要我们从全国及省内软件学院发展情况、学校的现状以及自身的情况四个方面分析当前面临的局面,深入挖掘我们的优势和特点,清醒的认识自己的劣势和不足,准确把握自身的定位,科学的拟订自己的发展目标,并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步骤。

一、软件学院当前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1.软件学院的发展现状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软件学院迅速发展壮大,软、硬件建设基本到位。截止到目前,我院在校生规模达到1800余人,累计培养毕业生1332人,累计学费收入3350余万元。专业布局上拥有信息管理、软件技术、网络管理、网络技术、影视动画五个专科专业,专业涵盖软件、网络、多媒体三大领域,可培养11个IT岗位的专门人才。教职工人数50人,其中,正式职工46人,专职教师数量39人,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2人,具有高级职称6人,教师平均年龄不足31岁。同时建立了44人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其中来自企业的教师23人。学院拥有完整的实验教学网络环境,拥有软件、网络、服务器配置、动漫设计等专业实验室9个,仪器设备数量达到600余台,仪器设备总值1420万元,基本满足学院实践教学的要求。自主开发了基于网络环境的实训教学平台,可满足480人实训教学的需要。五年累计完成校级以上科研项目23项,公开发表论文45篇,其中核心期刊文章13篇,主持或参与编写教材14部。为满足职业IT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学院构建了以专业建设为核心,职业素质教育和岗位技能教育为两翼的三线培养模式,确立了以分类培养和“双证制”培养为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为学院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当前面对的问题及挑战

随着全国软件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学院自身建设和发展目标的逐步实现,软件学院当前面对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均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为学院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软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变化,使我院改革面临新的挑战

我国新型IT技能型人才培养起步于2001年,起源于民办职业技术学院,公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起步于2003年。民办推动公办的历史,决定了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区别于传统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特点是面向市场需求的岗位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八年的探索,软件职业教育改革经历了从初期的体制创新,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到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三个阶段。以就业为目标,以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为重点的人才培养质量工程成为当前软件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流。从全国的情况看,东部地区民办学校因体制灵活,改革力度较大,是软件职业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引领着我国软件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我省软件职业教育以公办学校为主,起步于2004年。几年来,经历了从发展初期的合作共建,到自主发展,到形成自身理念的发展里程,逐步赶上全国改革的步伐。当前,软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是与就业市场向结合的岗位技能实训教学环节的改革,重点是N+X模式的改革(N为学业阶段,X为实训教学阶段)。从我省情况看,改革的重点是改变合作对象,从传统的资源提供型合作伙伴(如ATA公司)向就业岗位提供型合作伙伴转变。主要采用与发达地区的软件产业园区、实训服务公司合作,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当前,由于经费和政策的限制,我院在这一方面的改革尚在起步阶段,与其他兄弟院校相比,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学生就业方面学校没有给院系配套的政策,学生就业渠道和就业质量的比较差距明显增大,逐步成为影响软件学院发展的重要问题。

(2)全省软件学院的迅速增加,使我院的传统优势面临着重大挑战

作为全省首批八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之一,较早的办学历史使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一是政策性优势明显,全省只有八所学校具有承办资格,优惠的收费政策,两年的学制却享有普通专科学生相同的待遇,使软件学院在社会的认可度高,生源充足,这为学院规模效益优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是学院可以高速发展的关键。二是办学理念逐步清晰,培养体系基本完善,办学实力在全省比较效应明显。三是专业建设基本到位,结构布局在全省只有三所软件学院(另有郑州大学,南阳理工)。四是初步建立了适应软件职业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为学院发展打下良好的人才优势。但是,随着我省新增24所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使承办院校达到32所,区域覆盖郑州(14所)、开封(2所)、许昌(2所)、南阳(2所)、洛阳(2所)、周口(1所)、商丘(2所)、新乡(1所)、焦作(1所)、驻马店(1所)、安阳(2所),平顶山(2所)十二个地市,其中,本科院校23所,专科院校9所。我校政策性优势已经失去,直接造成传统生源渠道萎缩,生源本地化现象加重,区域内部生源竞争将十分激烈。同时,由于新增院校中,多数学校在传统办学实力和条件方面均比我校具有明显优势,加上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新增软件学院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我校积累的办学优势将逐步失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面对32所院校的竞争环境中,如何打造新的竞争优势,继续走在全省软件学院的前列,成为当前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3)规模效益优先的发展模式面临困境,学院发展思路面临新的改变

05年软件学院从计算机学院独立出来,在综合分析当时所面临的形势和情况基础上,确定了“开拓渠道,争取生源,扩大规模,效益优先。争取资源,管理挖潜,建设为主,特色为线”的工作思路。将规模效益作为优先发展目标,从而争取学校资源,加快学院自身建设,构建自己的办学特色。通过三年的努力,我们基本达到了三年规划的目标要求,软件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学校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院系之一。但是,规模快速膨胀所带来的政策机制不完善、硬件建设不到位、梯队建设不健全、管理工作不规范、师资培养跟不上等问题,严重制约学院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学质量逐年下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软件学院和其他院系具有很大的不同,教学改革任务繁重,而学校在政策方面没有特殊的优惠条件,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与其他院系没有任何区别,造成学院内部改革举步为艰,导致规模和质量的矛盾突出。同时,利益分配与教师付出之间长期失衡,严重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导致教师工作责任心下降、干群关系紧张,教师对学院规模发展失去信心。二是学院硬件建设严重滞后,教学用场地、实验室建设无法满足软件学院规模发展目标的需要,限制了软件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的步伐,导致新的教学模式无法实施,教学改革目标难以实现。三是管理人员在数量和能力上与繁重的管理任务不相配,造成管理工作规范无法顺利实施,工作效率低下,各种管理工作中问题不断出现,导致学院整体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四是由于教学任务的快速增加,教师队伍建设重数量而轻培养的问题突出,整体教师队伍年轻,教学经验不丰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些问题的交叉影响,导致学院规模发展的动力已经失去,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以规模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抓机遇、练内功、迎挑战,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不可否认,当前面对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只有在发展中去解决。五年的奋斗,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高度,面对的是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意味着新的选择和发展机遇,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实现软件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外部形势的变化使我们失去部分传统的办学优势,但五年的积累决定了我们困难要小,竞争中的先发优势仍然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恰恰促使我们在更高的层面思考问题,确定新的发展思路。在当前的形势下,外部竞争是动力,内部建设是关键,提高质量是核心。大发展之后必然有大调整,只有改变发展思路,练好内功,确立自身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争取软件学院新发展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学院新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改善利益分配制度,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其次以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为核心,确定新的改革思路,打造自身办学特色,提高办学实力。同时,研究新形势下社会对IT人才需求的动向,调整专业结构,寻求新的规模增长点,实现质量前提下的规模效益提高。

二、软件学院今后三年的发展思路和规划

综合以上分析,软件学院今后三年的发展应从规模效益核心的发展模式转变成为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规模效益型发展上来。为此,我们提出“提高质量是根本,打造特色是主线,改善环境是关键”的工作思路。首先,在全院教师中强化质量意识,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指导学院工作的根本原则。其次,全面审核人才培养体系,规划专业建设特色、课程建设特色、教学模式特色和学院文化特色,将特色建设作为其他工作的主导线索,打造学院核心竞争力。再次,通过实施学术团队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网建设、学院文化建设四大工程,改善软件学院科研环境、教学环境、人文环境,形成内部良好的工作环境。拓宽招生渠道,重点在非学历教育方面有所突破,通过三年时间,力争使软件学院在校生规模达到2800人左右,其中,专科高招生规模稳定在1600人左右,其它生源在1200人左右。加强专业结构的调整,专科专业以IT技能人才需求为导向,重点围绕数字媒体、网络应用两个方向拓展专业结构,使专业方向更加完善,专科专业数量达到8个。加大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力争使影视动画专业成为校级特色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使教职工人数达到80人左右,采取各种手段,调整教师队伍职称结构,使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比例基本趋于合理,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力争建设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加快实验室建设速度,使专业实验室满足新教学改革的需求。大力推进教学资源网络建设工作,初步完成实训教学网络平台、管理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网络平台的实施工作。大力加强学院文化建设,形成学院自身文化特色。继续保持软件学院在我省软件学院中的竞争优势。

三、保障实施的具体措施

1.以学术团队建设为抓手,锻炼教师队伍,凝练学科方向,改善科研环境

学科建设工作是实现我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工作。学术团队建设是锻炼教师队伍,凝练学科方向,为学院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手段。因此,具体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分析计算机学科发展方向和我国特别是我省各兄弟院校学科发展的定位,结合我院教师的实际,提出《软件学院学科建设发展指导方案》,作为软件学院学科建设的指导性纲领,为教师学科方向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二是制订并完善软件学院科研工作的有关规定和管理制度,积极创造条件,整合各种资源,采取各种措施调动教师从事学科研究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构建良好的科研学术环境。三是制订《软件学院学术团队建设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作为学术团队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并确定学术团队管理措施。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动全体教师参与科研和学科研究的积极。鼓励学术先进,力争通过五年时间,培养出一批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

2.调整布局,改善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凝练专业特色,提高专业竞争力

软件学院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从专业特色建设上下功夫。一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专业结构的改善。从分类培养模式的建设入手,认真研究各类学生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全面修订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有计划、分步骤的进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专科专业的特色建设的方向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化IT技能型人才培养,强调的是学生的一技之长和社会需求的匹配能力。二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专业特色建设工作必须采取重点突破,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式进行,力争一个点的突破。在专科特色专业建设上应将重点放在认证教学特色建设上,突破的核心是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训教学体系。三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编制《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指导手册》从根本上确定软件学院各专业教学规范和建设规范。在此基础上,重点推进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资源建设和学生科研工作。

3.以资源网建设为入手,推进合格课程建设,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我院网络环境的硬件建设逐步到位,利用网络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已经成为可能。以合格课程建设为目标,重点完成以下网络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工作。一是开发软件学院管理工作网络系统平台,用于规范管理工作流程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二是开发课程资源发布和学习网络系统平台,用于课程资源建设和发布和学生的网上学习,拓宽学习途径,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开发实验教学资源发布和学习网络系统平台,用于课程实验教学工作。四是积极开发和完善软件学院实训教学网络系统平台,提供实训教学需求。通过这些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将从根本上解决课程建设中的诸多问题,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4.以教学团队建设为入手,调动教师从事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作为以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师队伍,如何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在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整体水平是软件学院发展最根本的问题。一方面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必须从政策上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在思想根源上能主动要求进步,核心就是在管理制度和政策上能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环境,这就需要从各方面入手,多管齐下。一是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的提高必须与学术团队建设工作结合起来,使每个教师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二是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提高必须与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结合起来。让教师参与到专业、课程建设的每项工作中,通过团队建设形成集体优势。为此,首先各教研室确定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规划和管理方案,明确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将团队建设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结合起来。其次,团队建设的数量应于特色专业的突破点结合起来,不求多但求精。就软件学院现有教师队伍情况看,成立3-5个教学团队较为适合。再者,院系在政策和资源上提供适当的支持,通过开展各类活动,选拔教学先进分子进行重点培养,为教学名师的培养打下基础。

5.以学院文化建设入手,推动学院人文环境的建设工作,形成学院特色文化

构建良好的学院人文环境,形成学院特色文化是凝聚全体师生,共同促进院系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手段。一是结合工会工作的特点,大力开展具有软件学院特色的教工业余文化娱乐活动。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体现人文关怀。二是结合软件学院人才培养特点,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初步考虑开展职业素质第二课堂,软件创新人才摇篮计划,活跃学生业余文化活动。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软件学院特色文化。

6.开展多种渠道的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合作公司进行校内教师的培训工作,鼓励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校外实训公司或生产企业顶岗锻炼,各合作公司定期派出认证讲师进行专题技术讲座,对教师进行新的教学模式培训等多种措施,使教师熟悉了现代IT企业的岗位流程和管理规范,达到了“双师型”目标的要求。同时聘请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承担实践课程教学工作、毕业实习指导工作及学生课外指导工作,构建一支校企结合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

7.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体系

改革传统的理论加实践的专业教学模式,采用“1.5+0.5”培养模式,在三个学期的专业培养阶段,将实践教学划分为课堂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两种类型。课堂实践教学,由教师通过模拟示例、实训课题形式贯彻;课外实践教学由职业素质训练和1-7课题组模式两种形式,在三个学期同时实施,并利用暑期选派学生到合作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最后半年时间全部进行毕业实习,毕业实习采用校内实训、毕业设计、校外实习、校外实训四种形式。为配置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软件学院制定了《7×10小时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所有专业实验室每天开放10小时,用于支持课外实践教学的运行,各专业学生每周课外实践活动不少于8学时。

软件学院

2009年8月25

平顶山学院 软件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平顶山市新华区未来路南段 联系电话:0375-2659170